三七别号田七、金不换、田三七,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块根及根状茎经枯燥人药。具有化瘀止血、消肿定痛等成效。主治体表里多种出血症、跌打损伤之瘀肿痛苦等,近年来用于医治冠心病、心绞痛。
首要成长培养区域:三七主产云南文山区域的有关县市。广西百色、田阳等地,四川、江西、湖北等省亦有培养。我国已有约300多年的培养前史。热销全国并有很多出口。
【植物形状】
三七主根肉质,多为短圆锥形。根状茎粗短。茎直立,圆柱形,高30~60cm。掌状复叶3~4片轮生于茎顶端,叶柄细长,小叶常5枚,椭圆或长倒卵形,边际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大都,黄绿色。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赤色。种子1~3粒,近球形,种皮白色。花期6~8月,果期7~11月。
【生物学特性】
三七喜冬暖夏凉、四季温度改变小的气候,要求年均气温16~21℃,1月月均气温不低于4℃,7月月均气温不超越34℃,在主产地纬度较低的条件下,培养于海拔800~1600m山区最为适合,若超越1700m高度,果实不易老练。
三七是阴生植物,对光很灵敏,强光直射,叶片会受灼伤。但其喜散射光和弱光。不同生育期对光的要求有异,一般要求在40%~70%的隐蔽度下。隐蔽度过高,植株徒长、柔弱、易发病,产值低,质量亦差。若隐蔽度过低,则植株成长缓慢、矮化,叶衰老,乃至呈现日灼病。
对水分要求严厉,喜湿润,怕旱,但又怕涝。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70%~85%为宜;土壤含水量以20%~40%最适;17%以下即呈现旱害,40%以上则涝害。空气相对湿度以70%~85%为宜。培养三七需特别注意加强光线与合理调理干湿度。
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中性、微酸、微碱性均可习惯。在土质疏松、排水杰出、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和带钙质的轻黏壤土及红壤土、ph4.5~8之间成长均杰出。
一年生植株地上部仅有一片掌状复叶,二年生植株为2~3片掌状叶,三年生以上的掌状复叶3~5片。从二年生开端,今后每年开花结果。其根茎俗称“羊肠头”,每年长出一节,为其成长年限的标志。作为首要药用部分块根,到了5年后增加已适当缓慢,而药用非必须部位的根状茎,到5年后增加速度是块根的2~3倍。三七培养4年后,产值的增加首要是靠根茎增加。
三七效果率在正常状况下为10%~20%,一般二年生每株有5~10粒,三、四年生一般20"--30粒,但高的可达百粒以上。假如不需要种子,尽量不让三七开花结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