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为豆科植物。别号:山槐子、地槐、苦骨。野生于山坡草地、平原、丘陵、路旁的沙质地和红壤地向阳处,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培养。我国各地均有散布,部分地区有培养。下面咱们了解一下苦参培养技能与办理办法。
繁衍办法
种子繁衍:耕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办法:用40~50℃温水浸种10~12小时,取出后稍沥干即可耕种;也可用湿沙层积(种子与湿沙按1∶3混合)20~30天再耕种。
分根繁衍:春、秋两季均可进行。秋栽于落叶后进行,春栽于萌发前进行。春、秋培养均结合苦参收成进行。把母株挖出,剪下粗根作药用,然后按母株上生芽和生根的多少,用刀切成数株,每株有必要具有根和芽2~3个。按上述株、行距栽苗,每穴栽1株。栽后盖土、浇透水。
田间办理
天旱及上肥后要及时灌溉,坚持土壤湿润。旱季要注意排涝,避免积水烂根。中耕除草,苗期要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坚持田间无杂草和土壤疏松、湿润,以利苦参成长。苦参成长旺盛,株高1米左右,茎直立,能与杂草抗衡,终身都生气勃勃。几年来,我基地试种,病虫害很少,所以这一点请定心。
采收与加工
苦参一般成长2~3年采收。在秋末或春初,挖出根茎晾干即为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