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腿菇不仅营养丰富,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还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能的健康食品,具有益脾胃,助消化,增食欲,降血压等药用作用,深受城乡广大消费者欢迎。近年来,辽宁省喀左县日光温室鸡腿菇栽培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给菇农带来了客观的收益。现将鸡腿菇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装袋接种前的管理
1.1生产日期的确定:从鸡腿菇的自身需温耐湿特性看,其属于中温偏高型菌类,具体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生产设施条件相结合而定。利用日光温室生产的,可以全年生产。
1.2菌种来源的选择:在生产者不具备生产原种的情况下,一般应采取利用购买原种来扩繁生产种或直接到技术服务单位购买生产种的方式解决菌种来源。不论自产菌种还是外购菌种都要保证菌种质量。
1.3培养料的选择与配制:根据辽西原料来源和熟料栽培,培养料应选择玉米芯、玉米秸为主要原料的配方。用于栽培鸡腿菇的原料进行晾晒后,挑选、剔除其中严重霉变的部分。玉米秸等铡成5-8厘米的草段,玉米芯粉碎成直径5~7毫米的颗粒。
配方为:①玉米芯870/0、麸皮8%、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石灰2%、石膏粉1%;②麦秸80%、麸皮160、氮磷钾复合肥2%、石灰2%、石膏粉;③玉米秸80%、麸皮15%、氮磷钾复合肥2%、石膏2%、生石灰10%。
1.4培养料的发酵:采用堆积发酵,袋装栽培的方法较熟料栽培简便易行、省工省力、节约成本。将按配方比例和加工要求,培养料ph值13—15的石灰水拌匀,拌水的程度以手用力抓握培养料,手指间挤出水滴为宜,堆积发酵时略加拍打,料堆高度、宽度各1米。堆料时,每间隔50厘米直立1个高度1米,直径10厘米左右的玉米秸把,作用是保持料堆的透气性。在料堆内插入若干温度计,间隔距离为1.5~2米,然后从料堆两边盖上塑料薄膜保温,当堆内温度达到60℃右后,保持10~15个小时进行充分均匀翻堆。翻匀后,重新按初次堆积方法放置草把,插入温度计,从两边盖好塑料薄膜,当温度达到60℃左右时,再保持10-15小时。如发现发酵程度不一致,可再重新按前述方法翻堆。一般情况下,翻堆2次就可达到发酵要求。发酵结束后,将覆盖物揭开,收起温度计,将料堆扒散摊开晾晒。晾晒以达到含水量65%左右,ph值达到8左右即可,这时等待装袋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