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瓜菌核病全生育期均可发作,叶片、茎蔓和瓜果都可受侵染。叶片患病,呈水渍状腐朽,病部发作白色菌丝,空气枯燥时仅构成大型灰褐色坏死枯斑。茎蔓患病,亦呈水渍状软腐,病部发作稠密白色絮状菌丝团,后期变成黑色鼠粪状菌核,致病部以上萎蔫坏死。瓜果受害,初为水渍状,今后敏捷腐朽,在病部发作稠密絮状白霉,最终改变成黑色菌核,终致瓜果悉数腐朽。
病原
病原菌为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de bary 属子囊菌核盘菌真菌。
发病规矩
菌核病为香瓜的一般病害,部分地区发作为害,多在保护地内零散发病,病株率常在5%以下,单个棚室发病较重,形成必定数量烂瓜,影响产值。
病原菌以菌核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菌核在湿润土壤中存活1年左右,在枯燥的土壤存活3年以上,在水中经1个月即腐朽逝世。菌核萌生后,借气流传达延伸。初侵染系由子囊孢子萌生后发作芽管从变老的或部分坏死的组织上侵入。当病原菌取得更强的侵染才能后,直接损害健康茎叶。在田间病,健叶经触摸菌丝即传病。病原菌的发育和萌生最适合温度分别为20℃和10℃,相对湿度高于85%时,病害发作重。湿度低于70%,病害显着减轻。春秋气候温暖、多雨、湿度大有利于发病。此外,培养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条件差,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块,偏施氮肥,轮作地,发病重。
防治办法
1. 培养办法。有条件的当地可与百合科蔬菜轮作3年上;不能实行轮作的当地,能够运用三夏高温时节进行土壤消毒,办法是清洁田园后,每667平方米施石灰50~100千克,加上碎稻草或麦秸深翻后,灌水覆膜,可杀死菌核。培养适龄壮苗,苗龄6~8片真叶为宜。合理上肥,施用充沛腐熟的堆肥,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3000~4000千克,磷肥7.5~10千克,钾肥10~15千克。带土定植,进步盖膜质量,使膜紧贴地上,防止杂草繁衍。适期运用黑色地膜覆盖,将出土的子囊盘阻断在膜下,使其得不到足够的散射光,不能完结其发育进程。要防止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勤中耕除草。在子囊盛期中耕,有杀灭病原菌效果。及时铲除病残株及下部病叶。收成后进行1次深耕,使大都菌核埋在6厘米土层以下。
2. 药剂防治。定植后发病前可用3.5%噻菌特烟剂进行烟熏,每667平方米用250克,黄昏进行,每隔7天1次,连熏3~4次。定植后发病前喷药,常用药剂有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速克灵或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乳油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1次,接连防治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