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色是由水中的溶解物质、悬浮颗粒、浮游生物、天空和水底颜色反射等要素归纳而成。但鱼池的水色主要是由浮游生物所形成。我国渔民养鱼看水色,主要看浮游生物反映的水色。因为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反映的水色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瘦水浮游生物少,水中往往成长丝状藻类(水绵、刚毛藻)和水生维管束植物(菹草等)。因而,水色清淡或呈浅绿色,透明度大,一般在60-70厘米。此种水色浮游生物少,养鱼作用差。
(2)肥水浮游生物数量多,鱼类简略消化的种类如硅藻、隐藻或金藻等较多,浮游动物以轮虫较多,故水色呈黄褐色或油绿色。透明度小,一般为30厘米左右。肥水按其水色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茶褐色(黄褐色),此种水色是硅藻种类占优势;另一种为油绿色,此种水色多为绿藻和隐藻,有时也有较多硅藻。此种水色因为浮游生物多,并且多为鱼所运用,养鱼作用好。
(3)老水浮游生物数量多,但大多归于难消化的种类。其种类组成较简略,多为蓝藻,所以老水呈蓝绿色或深绿色,或许发黄,或许呈灰蓝色。浑浊度较大,透明度较低(一般低于肥水透明度)。,老水不利于鲢鱼、鳙鱼等鱼类的成长,有必要及时更换新水,一起上肥培育简略消化的种类。
(4)“水华”水是在肥水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而成,池水往往呈蓝绿色或绿色的带状或块状“水华”。据调查,这种水体中藻类多为薄甲藻或裸甲藻,并有较多隐藻等大型的具有鞭毛的种类。水透明度低(20-30厘米)。因为浮游生物过度繁衍,当气候不正常时简略引起池水骤变,水色发黑,继而转清、发臭,浮游生物很多逝世,成为“臭清水”(俗称“转水”)。这时水中氧气被很多耗费,往往形成缺氧引起池鱼大批逝世。因而,当发现有“转水”现象时,须及时加注新水。据调查,“水华”水中鲢鱼、鳙鱼成长杰出,但须特别注意水质的骤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