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在小幼苗期和成株期均能发作,而以成株期的症状最显着。近年来,这种病害传达、延伸很快,一般从零散发病到成片逝世仅需三年左右的时刻。从目前我国对小麦全蚀病的研讨和各地的出产实践来看,小麦全蚀病并非不治之症,操控其损害的要害在防备。具体办法是:
一、严厉维护无病区,避免种子夹藏病残体传病,制止无病区到病区引种。
二、根除零散病点,将病害消除在初发阶段。对病点内的病株高割留茬,把病根茬就地燃烧燃烧,并用药剂消毒土壤。关于初发病地块,除了采纳以上办法外,有条件的可停种2年禾谷类作物
三、充分利用天然微生物操控病害。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或小麦轮作区,病害到达损害高峰期后,按捺全蚀病的土壤微生物也随之很多增殖,再持续栽培小麦,病害下降,直至操控为害,这种现象称为全蚀病阑珊。病害得到操控今后,只需坚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或小麦轮作,病害不会重复,但假如中心停种小麦而改种其它作物,今后再种小麦时病害又会严峻发作。因而,在没有轮作条件的当地,要树立安稳的耕作制度,充分发挥天然微生物操控病害的效果。
四、药剂防治。在小麦耕种期,用20%粉锈宁乳油按种子量的30%拌种。上麦出苗后20-30天(病菌侵染高峰期),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120-200克,兑水50-60公斤,顺垄喷酒幼苗。这两种办法均能明显下降小麦成株期发病率。五、科学上肥。尤其要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合理施用氮肥,促进植株强健成长,增强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