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幼担子果菌蕾呈圆球形,具三层包被,外包被薄,润滑,灰白色或淡褐赤色。中层胶质。内包被坚韧肉质。老练时包被裂开,菌柄将菌盖顶出,柄中空,高15-20公分,白色,表面由海绵状小孔组成。包被遣留于柄下部构成菌托。菌盖生于柄顶端呈钟形,盖表高低不平呈网格,凹部分布满担孢子。盖下有白色网状菌幕,下垂如裙,长达8公分以上。孢子润滑,通明,椭圆形,3~3.5×1.5~2微米。
竹荪基部菌索与竹鞭和枯死竹根相连,长裙竹荪多产于高温高湿区域,而同属的短裙竹荪则多长在温湿环境。当孢子萌生构成菌丝,通过菌丝分化腐竹类的有机物质获得养分,进入生殖成长阶段,菌丝体构成很多菌索,在其前端膨大发育成纽结状原基,在适合条件下,通过-个多月成长,原基构成菌蕾,状如鸡蛋。当菌蕾顶端凸起如桃形时,多在晴天的早晨由凸起部分开裂,先显露菌盖,菌柄相继延伸,到正午柄长到-定高度时即中止伸长,菌裙逐渐由盖内向下打开,空气相对湿度为95%时,菌裙成长正常,温度偏低和湿度过小时不能正常展裙。下午4~5时菌盖上担孢子老练并开端自溶,滴向地上,一同整个子实体萎缩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