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池倾泻法:丈量池水的体积,依照用药浓度,称取必定的药物,用池水溶解、冲稀后均匀地倾泻在全池内。
(2)浸洗法:也便是给鱼洗药水澡。先在大盆或网箱中配好必定浓度的药物,把鱼放在里边浸洗必定的时刻再放入鱼池。浸洗时刻,要根据水温状况、药物浓度和鱼体体质条件灵敏把握,避免鱼体逝世。
(3)挂袋法:将固体的药物盛放在布袋或小竹篓内,挂在食场周围,使药物渐渐溶解在邻近的水中,到达消毒灭虫的效果。
(4)药饵法:把药物按必定的份额参加饵猜中做成药饵定时投喂。
(5)打针法:将药物或疫苗配成必定的浓度以必定的剂量进行肌肉打针或腹腔打针。打针时针头、针管必定要消毒,操作要仔细。
黑鱼生了病今后,总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各种症状。在通常状况下,要进行池边调查和鱼体肉眼查看。
(1)池边调查:病鱼的活动一般都不正常。往往离群在池子四边或许水的表层缓慢地游动,有时显露尾部或头部。有的病鱼在水中仰游,或横卧在水面上,或在原地打转,或在水中烦躁地窜动,或绕着池边狂游。病鱼一般还表现为体色发暗或漆黑,遭到惊吓后反应迟钝,胃口减退,乃至不吃食。在巡塘时假如发现黑鱼不正常游动和体色不正常,或许正常投喂的饵料剩下过多,就应该意识到有病鱼发作。这时应将病鱼捕出做进一步的确诊。
(2)肉眼调查:常见的鱼病一般都有比较显着的症状,特别是大型的病原体,通过肉眼调查,能够直接做出确诊。查看时侧重查看体表(即皮肤)、鳃和肠道这3个部位。查看看时侧重查看体表(即皮肤)、鳃和肠道这3个部位。查看的内容一般包含鱼体的色彩和肥瘦状况,皮肤和肌肉是否发炎、充血、浮肿和有无疖疮等;鳍条是否蛀烂,鳞片是否掉落,鳃盖、鳃丝是否充血,鳃内有无肉眼可见的寄生虫等。然后,对病鱼进行解剖,调查内部的各个器官体系。内脏查看以肠道为主,将病鱼一边的肠壁剪开,先调查是否有腹水和肉眼可见的寄生虫,其次应仔细调查各内脏,如肝、胆、肠、胃、脾、食道、性腺等是否正常。最终再将肠道剖开,把肠道中的食物,粪便除掉,仔细调查肠道中是否有吸虫、绦虫等。肠壁上是否有粘孢子虫胞囊或球虫,若有则会在肠壁上有成片或稀散的小白点。肠壁是否充血、发炎、溃烂等。
(3)显微镜查看:一些鱼病的病原体很小,肉眼调查不到或许无法辨认出什么症状,须用显微镜做进一步查看才干确诊。